428 开心谋发展 3-《海上长城》


    第(3/3)页

    不过这个机构属于军方,袁教授并无异议。今天李广要和袁教授谈的于此有关,他准备利用美国人这套教育机构,为海唐国培训出一个只针对官员的--廉政公署。海唐国摊子越来越大,虽然现在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但是经济规模已经不小于国内的一个省份。尤其是在推出一千家学校,一千家企业的计划之后,监督政府部门的贪污**已经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在小规模时,人治效率或许还要高一些。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人治就跟不上发展了。对于官员,李广的印象说实在的很不好,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他所见所闻。而且现在海唐国,不仅有官员还有大量的国企,没有监督,全凭道德,绝对不现实的。

    由于这个部门一旦设立,针对性非常强--官员,也就是以袁总理为首的政府。所以,李广必须和袁总理通一下气。设立这样的机构,袁教授难免心中别扭,但是应该不会反对的,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美国那样的制度,这种机构在一个国家都是必须具备的。

    李广对于香港的廉政公署闻名已久,但是知道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其运作模式。其实具体如何运作李广并不担心,技术细节总能找到专业人士去做。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部门归谁管辖。

    李广是真不知道香港的廉政公署到底是归哪个部门管的。这一点很关键,甚至比技术细节都要关键。

    说是关系到这个部门设立的成败毫不夸张。

    吐槽一下,另一个时空,纪检委,反贪局,预防**局乱七八糟的,机构不少却不见效。

    究其根本,能不能真正起作用,不在于机构多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机构归谁管。

    李广出了题目,政治智慧超人的袁总理自然明白,李广是不打算让政府管理这个部门了。政府自己监督自己,本身就有逻辑上的错位。

    但是,李广主动请袁总理创建这个机构,表达的很委婉,很给总理大人面子的。

    数月之后,这个机构成立。

    李广感慨,高明。国人的政治智慧之高,令人感叹。

    廉政公署向议会负责,经费单列。由李广(因暂未定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名称)提名公署署长。

    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贯彻了议会的监督权,其次是政府可以通过经费限制其规模,再然后最高领导人有人事权。

    三方共管,本身是一种平衡。但是反过来说,那就是这个部门有着极高的独立性。

    一个机构只要成立,期初可能规章制度不够完整,但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却是无疑的。

    后来,随着发展,廉政公署成为级别比肩司法系统的一个独立部门。级别的提高,意味着威慑力的提高,执行力也随着而提升,成为海唐国反**最关键的一个部门。

    有点交换的味道:与这项工作同步进行的,警-察系统成为了政府的下属,政府方面名正言顺的第一次拥有了暴力机构。

    随着《新闻出版法》的出炉,海唐国民间的舆论监督也开始渐渐的影响政治。虽然这个《新闻出版法》,在李广看来,政府在其中的裁决权实在大的有些过分。屁股决定思维,制定出这样的法律,政府方面的意见占据了主导,不足为奇。

    但是,毕竟是民众监督政府,监督议会,甚至监督军方的一个渠道。随着时间的推进,李广相信总会有一天,舆论监督的威力将会逐步体现。毕竟,这部法律的出发点是积极进步的--言论自由。

    在这个阶段,国家结构能有这样的雏形,李广其实已经相当满意了。政府人员在四三年中期不过三四千人,国民人口不过一百五六十万,能做到这一步,系统算的上超前了。

    眼看着国家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在一步步的前进,李广很满意,心情愉悦。(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