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厅堂却为稻粮谋-《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2/3)页

      再看我们河西走廊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川流不息。

      他们经商所获之利,岂不比种地所得要多出许多许多?

      当然,我并不是要我们的子民都去弃地经商,我只是打这么一个比方。

      若有比种地更好的出路,人们的眼睛还会都盯在土地上吗?土地买卖的风气还会这么强盛吗?土地兼并的势头还会这么猛烈吗?

      如果说有一部分人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从事一些更好的职业,那么因土地而产生的矛盾还会那样突出和激烈吗?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马腾接着说道:“其次,关于我们张掖产业问题。

      这次我走了六个县,发现我们整个张掖赖以生存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种植庄稼,二是放牧。

      庄稼收获的是粮食,放牧收获的是牛羊肉。

      粮食可以吃,牛羊肉也可以吃。

      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获的东西,都填到了肚子里,少量剩余的东西才拿来买卖,换点零用钱。

      再者,我看我们张掖老百姓种植的庄稼,除了小麦,就是一些小杂粮。

      这些庄稼,品种单一不说,产量还非常低,除了交租自用以外,所剩无几。

      象这样下去,老百姓所解决的不过是一个温饱问题。

      民不富,何以强县?何以强郡?

      而单纯依靠种地和放牧,何时才能让百姓脱贫致富?”

      永嘉先生道:“张掖这个地方迥异于中原内地,一年只能一熟,而且很多中原的品种不适宜在这里生长。

      明公可有什么新办法?”

      马腾说:“这次我到了汉阳牧师苑。

      本来是想看看流民安置的情况,没想到给了我一个惊喜。

      流民中有几户江南来的人家,他们在洗衣服时不慎将口袋中的几粒稻米掉落水边,结果在水中发芽了,而且长势良好。

      马伥已着人看管起来。

      我的意思是,如果说这几粒稻米能在汉阳牧师苑生长并且能够收获的话,那么在张掖其他合适的地方也能生长,也能收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