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 北上赴京-《嘉靖攻略》


    第(2/3)页

    “此去北京,咱们的日子可就会和当初大不相同了,那些闲适的生活可就会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文长,以后要是真的出了事情,你会不会后悔现在跟我绑在一起,和我一起受苦受难?”最后望了一眼黎明时分的南京城,郑光笑着对身边的徐渭如此说道。

    徐渭无所谓的耸耸肩:“搞得像我至今为止没有受苦受难一样,你也是够了,反正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郑光有些意外:“为什么?”

    徐渭掉转马头,径直往前走:“等这辈子快结束的时候,再告诉你。”

    郑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出来,掉转马头,追上了徐渭的步伐。

    十一月初的北方大地,冰冷刺骨的寒风初具规模,呼呼的刮过一片枯黄的大地,将春秋之日充满生机的土地掩盖的如同死域,居住在寒冷北方的人们在古老的时代,会学习熊和蛇这一类的动物,尽量不离开自己的房屋,做一个冬天的御宅族,为的是减少自己的消耗以尽量减少粮食的摄取,还有就是穷苦人家没几件厚实的衣服,冬天实在是出不去。

    除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会因为不干活又吃得多这样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缺少粮食导致妇女和孩子吃不饱这样的原因,而选择穿着全家上下仅有的一件冬衣去大户人家做一个冬天的工人,填补家用,顺便混一顿饭吃,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

    而在更加古老的时代,即使是最暴虐的国家在冬天也不会派遣士兵出去打仗,没有棉花和棉衣的时代,紧紧靠着布和麻,是不能制作出足够保暖的衣服的,在冬天被冻死的人比比皆是,为此,大家不得不在冬日里躲在屋子里,尽量减少屋外活动。

    时代发展到大明朝,棉花的引入使得人们可以有更加保暖的衣物原料来制作衣物,所以大明朝中叶以后,棉花快速推广的富庶的东南地区最早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冬日赏雪的或者冬日出游的无聊土豪,而寻常百姓因为尽量减少活动的需求,即使有了棉衣,也会很少出现在大街上,冬日里也没有新鲜蔬菜可以买,百姓们普遍只能消费得起蔬菜,所以冬日里的商业活动也较为荒凉。

    大明的冬季,真的非常荒凉,所以行走在荒凉的大地上,看不到多少行人,这样的感觉让郑光非常不愉快,往年居住在苏州城里很少出去的郑光感受不到这份荒凉,如今见识到了,才知道物质的贫乏让生活困难到了什么程度,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需要学习动物来“冬眠”,以尽量减少对食物的渴求。
    第(2/3)页